今天的企业,一定要善于借助社交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的力量,在内容和福利的驱动下,触发用户身边的连接点,进而将用户的整个关系网络打通。当企业自有用户流量达到一定量级时,裂变的效果也就喷薄而出。 AARRR:从拉新到裂变 AARRR是近几年兴起的增长黑客中提到的App运营增长模型。AARRR分别是指:获取用户(acquisition)、提高活跃度(activation)、提高留存率(retention)、收入获取变现(revenue)、自传播(refer)。 App推广运营的AARRR模式 AARRR模型不仅适用于App,企业在营销的过程中也可以按照这5步来检验营销效果。 第一步,获取用户 获取用户是运营一款应用的第一步,所有企业建立品牌、推广、营销的目的都是获客拉新。 第二步,提高活跃度 很多用户第一次使用产品的场景其实很被动。有些品牌,用户可能只用一次就离开了,那么这个用户就没有成为产品真正的用户。究其原因,有可能是注册流程太烦琐,或者产品功能同质化,或者产品没有达到用户的期望值而且不能满足其需求,抑或第一次使用完全是利益驱动。 种种原因都能影响到用户后续的体验和消费。但显而易见的是,一个用户在App中的活跃频次,决定了该用户是否是此产品的真正用户。所以企业要通过运营或者有趣的营销手段,快速提高用户的消费频次,将初次用户转化成忠实用户。 第三步,提高留存率 “用户来得快,走得也快”是企业产品面临的另一大难题。在当下,一个产品获客100人能够留存10%就已经很厉害了,如果能留存二三十人,那就是爆品。用户来了之后,用完你的产品就走了,这是一个很不好的现象,证明你的产品用户体验不太好。更糟糕的情况是,你的产品教育了市场,说明用户知道了市场还有你这样的产品,一旦他们发现更好的竞争对手的产品,就会投奔到竞争对手那儿,等于你帮竞争对手打了广告。 第四步,收入获取变现 变现是产品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企业最关心的部分。 有些互联网产品前期采用补贴策略,获取收入很少甚至无收入(比如共享单车)。产品本身就能获取一些收入,让企业盈利为正,这是企业希望达到的理想状态。而收入直接或间接来自用户,所以前三个步骤是应用获取收入的基础,只有付费用户多了,或者补贴减少,收入才可能实现规模化正向盈利。 第五步,自传播 自传播这一环节在社交网络兴起的当下至关重要。如果用户觉得好玩儿、有趣,或者有利益驱动,就会自发性地将产品分享到社交媒体中。然后,通过老用户找新用户,产品获得更大的扩散。自传播也就是产品的流量裂变。 自传播的核心是,产品本身是否真正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且产生了价值。从自传播到获取新用户,产品形成了一个螺旋式的上升轨道,用户群体可能会产生爆发式的增长。 可以看出,在AARRR模型中,获取用户就是流量入口,提高活跃度就是惊喜时刻,提高留存率就是产品价值,收入获取变现是单位价值,而自传播就是放大传播效应。 从以上营销的角度来解读AARRR模型,我认为有三点尤其重要。 第一,获得第一批种子用户。只有有了第一批用户,才可能完成后续其他行为。尤其是本章推荐的裂变营销,其实质是用老用户带新用户,所以第一批用户非常关键,是营销的基础。 第二,提高留存率。想要提高留存率,在网络营销中可以不断试验,这是增长黑客和传统市场营销的本质区别。增长黑客提出的A/B测试、MVT(最小化测试)都是为了提高留存转化率。当然,社交关系链也是提高留存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例如,Facebook早期发现用户流失非常严重,为了避免用户流失进一步扩大,Facebook在注销流程后面新增了一个页面。当用户要离开的时候,系统会读出好友列表中互动最亲密的5个人,询问:“你真的确定要离开吗?” 很多本来要注销的用户担心再也见不到这些朋友,看不到他们的状态,心一软就留下了。这个页面上线后,在没花一分钱的情况下,一年之内为Facebook减少了2%的损失,留下了300万用户。 第三,裂变,也就是老用户如何通过技术手段,将应用产品病毒式推荐给新用户。这是本章讲述的重点。 增长黑客会取代市场总监吗? 由于裂变型增长更多地采用技术和数据来驱动,也让增长黑客的概念在近两年很流行。有必要在这里做一个知识补充。 增长黑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硅谷。2010年,肖恩·埃利斯在自己的博客上首次提出了“增长黑客”的概念,他也被称为“增长黑客之父”。肖恩对增长黑客有一个有趣的定义:增长黑客的唯一使命就是增长,因为公司的估值是与增长息息相关的,增长是所有公司的核心指针。 在“技术控”眼里,品牌、创意、媒介、公关等这些传统市场手段是效率并不高的增长方式,甚至需要被增长黑客所取代。 近几年,增长黑客这个概念从美国延伸到中国,并且在国内十分火热,很大一个原因在于,现今国内的公司获取流量的压力太大,同时市场遇冷,导致竞争增强,传统营销方式收效甚微。 每个企业都希望在各个环节提升效率,而不论是工程效率、金钱效率还是用户获取效率,增长黑客都能带来低成本、快速的提高。 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不仅仅关注获客,也开始关注用户的整个生命周期,开始通过数据驱动的方法,不断地对产品进行迭代,这些都是导致增长可能成为新一代营销命题的重要原因。 2017年3月,可口可乐宣布取消设立24年之久的CMO一职,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角色——首席增长官(Chief Growth Officer)。可口可乐的整体战略也向“以增长为导向,以消费者为中心”持续转型。 增设首席增长官并非可口可乐一家公司的特例。高露洁、亿滋等快消品巨头都聘请了首席增长官,以实现品牌的快速增长,提升增长在品牌战略中的地位。 这一现象的背后,带来的一个明显趋势是AdTech和MarTech的对决。 AdTech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把广告和品牌内容送达消费者的技术和手段。在AdTech中,付费媒介、网页广告、SEM付费搜索、原生广告、程序化购买、DSP等都是经常使用的方式。 MarTech主要是指利用即时服务、优化消费者体验流程、优化顾客转化技术等技术手段,借助大数据标签、客户关系管理、营销自动化等管理系统而实现的技术化营销。 AdTech比较像营销人员的“外功”,有预算和出街创意就能实现;而MarTech更像“内功”,可以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和商业转型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现实情况是,MarTech在增长驱动和获客成本上明显要优于AdTech,也越来越成为企业的核心增长手段。 我曾参加国内的GrowingIO(一家数据分析公司)增长大会,作为一个营销人,在场下听到一帮程序员在台上的用词,居然也有“创意”“热点”“事件营销”“自媒体”等,确实很有感慨。黑客增长与营销的边界正在模糊,甚至对传统的营销观念正产生巨大的冲击。 但在这样的趋势下,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增长黑客真的会取代市场总监吗? 我的答案是,不会代替,但会融合。新一代市场总监一定要突破原有的营销知识短板,掌握更多的产品、技术、数据等驱动增长手段,而增长黑客也会成为企业市场核心组织,成为与传统品牌、外部广告等共同存在的“三极”之一。 初创公司没有庞大资金来选择优质的推广渠道以及头部内容合作,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依靠大数据驱动和增长黑客,使之成为助力增长机制。 成熟品牌虽然有了市场份额和大批忠诚用户,但仍将面对持续增长的难题。用市场团队补充增长黑客团队,通过技术和数据的方式,来指导营销广告、创意、投放,也很有必要。 我们看到,无论是传统市场部门还是增长黑客技术部门,必然的趋势都是:企业要想实现流量获取和变现,就必须从自身流量出发寻找控制变量的方法,以存量找增量,以精细化运营获取更多的增长结果。 下面讲到的裂变营销,就是市场营销与增长黑客结合的最典型营销手段。 裂变营销:用1个老用户找来5个新用户 裂变是什么? 《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指的是万物生长的裂变过程。而裂变营销,也是这个含义。从运营的角度,裂变营销也符合AARRR模型,是其中的最后一环——自传播。 传播个体通过社交分享(奖励、福利、趣味内容等),帮助企业进行拉新运营,以达到一个老用户带来多个新用户的增长目标。 在裂变营销中,最想实现的结果只有一个——最低成本、最大限度的获客增长。虽然传统的市场营销人员也会关注增长,但和我们强调利用增长黑客的技术手段实现的增长有着本质区别,即是否能在“去广告化”的情况下实现获客。 众所周知,在社交媒体发展不完全的时代,企业要想获得市场声量,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打广告。 广告的成本有两部分: 第一,创意制作成本; 第二,媒体投放成本。 绝大多数情况下,企业在制定创意策略和投放策略时,凭借的仍然是市场营销团队的经验。这种对团队经验的依赖,让创意和投放都可能是一锤子买卖,试错能力差,失败成本高,令企业的获客增长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与之不同的是,我们强调用增长黑客的技术手段实现的裂变营销,会大大降低广告的不确定性。 与传统营销相比,裂变营销的不同之处有两点。 第一,强调分享。即必须通过老用户的分享行为带来新用户。这样成本最低、获客最广。 裂变营销如何实现裂变 在微信、微博等社交App诞生并且成为主流应用后,分享平台和技术手段已经不是障碍,如何让用户分享才是关键,而福利设计和裂变创意是主要解决手段。 第二,后付奖励。将原来事前拉新获客的广告费用,分解成老用户推荐的奖励费用与新用户注册的奖励费用,即: 广告成本=老用户拉新奖励+新用户注册奖励 而这些奖励基本都采取后付模式,用户只有注册或完成行为之后才能获得奖励,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广告投放风险。 根据以上两点,增长黑客的主要任务就是以数据驱动营销决策,在维持住企业原有用户使用习惯、活跃度的同时,通过技术手段反复测试以提高分享率,并不断对新生用户产生刺激,将广告费用奖励给用户,贯彻增长目标,为企业带来利润。 这种革命性的营销思维有很多优点: 第一,不断更新,快速试错,找出用户活跃度的关键点,提升分享率。 第二,使用技术手段,减少创意成本,降低广告投放成本。 第三,把广告费奖励给客户,刺激用户更广泛地分享。 总之,通过技术实现的裂变增长,对于很多高频低客单价的行业来说,是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拉新推广手段。如果配合精准的裂变渠道,其拉新成本会大大低于传统拉新成本。还要再补充一点的是,这种拉新流量是基于社交信任关系的拉新流量,转化率以及留存率也超出传统拉新渠道很多。 2017年是肯德基进入中国30周年,他们做了一个“经典美味价格回归1987年”的活动,即把两款经典产品调整回30年前的价格,回馈用户。参与者只需要通过微信或者官方App成为肯德基会员,在餐厅内凭券即可购买一份2.5元的吮指原味鸡和一份0.8元的土豆泥。 这个活动本身并没有多少新意,但创新的是广告推广方式:采用裂变手段,通过品牌自身媒体(微信公众号、官方App、支付宝平台)发放优惠券,在限定时间内仅供会员使用。由于会员数量巨大,又是通过社交平台分享,活动推出36小时后微信指数即突破1000万。整个活动期间,社交媒体的总体声量超过9100万。 当然,这只是一个初级裂变案例,主动诱发分享的基因还不够强烈。下面我们会用大量详细案例来剖析各类裂变技巧。 裂变技巧一:App裂变 我们首先说的是App裂变。 App裂变的玩法主要包括拉新奖励、裂变红包、IP裂变、储值裂变、个体福利裂变、团购裂变6种形式。 方式一:拉新奖励 用老客户带来新客户,是流量裂变的本质。福利刺激、趣味吸引、价值共鸣都是常用的手段,但见效最快的仍然是拉新奖励。 拉新奖励,就是企业确定老用户带来新用户给予双方的奖励政策,这一般是App标配的裂变玩法。神州专车的新增用户中,靠这个方式带来的新用户至少占70%。 神州专车在App页面长期设有“邀请有礼”活动。活动机制很简单:邀请一个好友,好友注册并首乘之后,神州就会送给老用户三张20元的专车券作为奖励,多邀多得。这样就能激发老用户的参与度,自发为品牌寻找新用户,加速用户数量的整体增长,也能为企业品牌获得在朋友圈中长期露出的宣传。 这种利益的驱动虽然没有什么创意,只是纯粹基于技术裂变的拉新手段,但是这个手段却能为企业带来持久、有效的转化效果。 神州专车“邀请有礼”活动 方式二:裂变红包 裂变红包属于群体性裂变形式,很常见,操作也很简单。用户在结束一次消费行为之后,收到的红包可以分享给好友。这个红包可以被多次分享,也可以自己领取。 不论是从利益的角度还是内容炫耀的层面来看,这种裂变红包都是用户愿意分享的,可以让更多的人在得到优惠的同时为产品和品牌自发宣传。美团、饿了么等很多App都会使用这种裂变红包。 饿了么App裂变红包界面 裂变红包的裂变规则是裂变系统的关键,也是裂变真正能够发生的关键。要根据用户的兴趣、习惯以及企业投入产出比测算来制定出最合理的规则,才能将裂变玩出彩。其主要的玩法包括:分享可得规则玩法、二级复利规则玩法(下文会讲到)、集卡可得规则玩法(如支付宝春节集五福),以及注册、下载、购买可得福袋规则玩法等。 社交咖啡连咖啡(Coffee Box)的福袋分享就是订单生成后红包裂变的一种。 连咖啡的福袋分享裂变红包 连咖啡利用福利丰富的满减券、优惠券、咖啡兑换券、连豆积分等形式,大力度的福利政策(每次购买分享的福袋分享后可由20人领取,其中包含4张免费咖啡券,且根据用户微信ID基本都会给到未注册用户,从而实现拉新)几乎保证了100%的分享率,神秘人领券也对分享的可玩性有所提升。这种大力度的福利核销,比较适用于前期快速积累种子用户,在相对短的时间里形成口碑热度。 裂变红包基本也是App的标配玩法,但是随着各商家都高度同质化,创意欠缺精美,福利优惠越来越少(比如团购App的优惠券从几元降到几分),导致越来越多的用户开始审美疲劳,不太愿意分享裂变红包。 因此,企业需要通过一些方式进行改进,让红包变得既有趣又好玩儿。 神州专车的“花式发券”,就把裂变红包与BD部门的IP资源结合起来做,将普通裂变红包改进成“裂变+IP”的玩法。 方式三:IP裂变 IP裂变是裂变红包的升级玩法。 以神州为例,他们通过流量合作换取到大量免费影视IP资源,比如IMAX(巨幕电影)全球顶级电影的免费宣传播放资源、爱奇艺的热门影视剧新片资源等。然后用影视海报、明星形象等设计裂变红包的分享页面,让用户把红包分享出去的时候更像是在分享一个近期有趣的影视内容,降低了领补贴的目的性。 神州结合各种热播影视剧的IP裂变页面 我印象中,在神州专车长期的IP裂变中,电影《鬼吹灯之寻龙诀》的裂变效果做得最好,红包使用了舒淇的形象裂变——摸金校尉“舒淇送你专车券”。 仅凭这一次裂变,神州专车就收获了近40万新增用户。在整个推广过程中,其实也没有太多复杂的创意。很多人就是因为喜欢看《鬼吹灯之寻龙诀》这部电影,看到“舒淇送你专车券”红包页面,觉得设计得很精美,创意还不错,又能领取补贴,就分享到了朋友圈。 在朋友圈里的人,如果看过这部电影或对这部电影感兴趣,就会自发分享领券,然后下载专车App使用。 在整个裂变过程中,分享、下载、转化的效果要远远高于纯创意性的内容传播,这就是“技术+创意”的裂变形式。 电视剧《太阳的后裔》热播时,神州还拿到了版权海报授权,迅速上线了宋仲基和宋慧乔的IP裂变,效果也非常好,分享次数比日常增加了40%以上。 通过IP裂变红包,神州专车在高峰时期每天有超过7万次的分享,能带来2万~3万的新增注册用户。在新用户注册之后,神州会通过触发短信再发放邀请提醒,加速最终的营销转化。 方式四:储值裂变 储值裂变其实是信用卡主副卡概念的一种移动端玩法,目的不仅是老用户拉新,还能提高用户消费频次。 神州专车的亲情账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16年,神州专车做了多次大力度充返活动,激发了用户在专车账户中的充值行为,但是用户自己的乘坐次数毕竟是有限的,账户储值额很高。为了鼓励用户更多乘坐,提速储值消耗,神州开创了一种新型裂变——亲情账户。 这是类似信用卡主副卡、淘宝亲密付的程序,主用户只要绑定家人、朋友的手机号码,对方就可以使用主用户的账户叫车、支付,同时在个人允许下,主用户可以掌握家人和朋友的行程安全。当然,被绑定手机号码的家人、朋友需要下载专车App,才能使用亲情账户,这样也能增加App下载量。 这款产品一上线,就收到了爆炸式的效果。 神州只选用了微信公众号和App内部告知两种传播渠道,就在10天内收获了118万新增用户。如果按照一个订单成本的价格是80元计算,这次营销至少为企业节省了千万元的传播成本。除了带动新用户增长外,产品上线后首月累计安全行程达到了1120万公里,整体账户消耗超2000万元,远远超出了之前的规划目标。 更有趣的是,由于家人、朋友的行程信息可以发给主账户,所以这款产品使用户全家人都对神州的安全定位比较认同。比如,某用户曾在新浪微博上晒出截图,说自己的父亲不断催促自己给神州充值,因为亲情账户余额不够让他父亲的出行感觉“很不爽”。 方式五:个体福利裂变 除了一对多的裂变红包,个体福利裂变也会被用到,适合于单次体验成本较高的产品,尤其是虚拟产品(比如线上课程、教育产品、游戏等)。 在“喜马拉雅FM”中有很多付费课程,为了让更多的用户使用,很多付费课程都设有“分享免费听”,就是原本付费才能听的节目,只要分享到朋友圈就可以免费收听,并且长期有效。 这个功能的设置,一方面给直接用户带去了真实的福利,另一方面通过裂变分享触达了更多潜在用户。 喜马拉雅FM“分享免费听”福利裂变页面示例 以上都属于内容上的裂变。企业不用花太多的钱,通过给用户一些小福利、小优惠,提供给用户一次试用的机会,就能带来拉新效果。 方式六:团购裂变 拼多多App的团购裂变也创造了流量和销售额奇迹,值得研究。 拼多多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C2B(消费者个人到商家的交易方式)拼团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用户通过发起拼团,借助社交网络平台可以和自己身边的人以更低的价格购买到优质商品。 虽然拼团模式在电商中并不是新鲜的玩法,但是拼多多却在“社交+电商”模式下深挖,将两者有机融为一体,取得上线未满一年单日成交额突破1000万元、付费用户突破2000万的优异成绩。 让用户“通过分享获得让利”是拼多多运营的基本原理。其优点在于,每一个用户都是流量中心(需要用户自发带着亲友参团),而对于平台和入驻商家而言,每一次的流量分发也能带来更为精准的目标群体(参团的用户都是有自助购买意向、强烈购买需求的用户)。这样能刺激用户的活跃度,提高黏性,也能引出更高的复购率、转化率和留存率。 可以看到:主动用户在看到平台的低价、福利刺激后,付款开团并分享至社交平台(微信为首要平台);被动用户在看到分享链接后,被“便宜”和“有用”两大诉求刺激进而完成购买及再次分享。由此,在二级用户基础上不断裂变直至拼团成功。 相比于传统发起团购的互不相识,基于移动端的熟人社交成为拼多多的模式核心。用户在拼单的过程中,为了自身利益(只有达到拼单人数才能成功开团)会自觉地去帮助推广,借助微信完成病毒式传播。这种“客大欺店”的效果,让买家和卖家双双获利,是裂变营销的又一种创新。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全网虚拟资源宝库网 ( 蜀ICP备13002521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