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老九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如果将来中国经济出现萧条,会不会有更多四环、三环内的人成为拼多多的忠实用户? 仅从创富的角度来看,拼多多无疑算得上相当成功。成立仅仅三年时间就在美国上市,在此之前,很多人可能都还没听说过拼多多和黄峥,而一夜之间,拼多多的市值已经跻身中国互联网公司十强,创始人黄峥的身家甚至超过了京东的刘强东。 打开拼多多的界面,“9.9元特卖”、“一元秒”等字眼占据了很显眼的位置,低价成为拼多多自我打造的最显著的标签,而外界同时还给予了拼多多另外一个同样显著的标签——低质。尤其是近期登陆纳斯达克之后,外界对于拼多多山寨、假货的质疑更是铺天盖地。对于拼多多模式的质疑并非始于今日,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也早就做过回应,“我们的核心就是五环内的人理解不了”,将拼多多的客户群体定位于五环之外。 拼多多虽然因为山寨假货等问题备受指责,但这并没有阻碍其在商业上的成功,由此折射出来的一个现实是,中国经济虽然已经看似非常强大,但其实还存在大量被遗忘的底层人群,这些低收入群体对于价格极其敏感,而对于商品品质并没有太高的要求,由此成就了拼多多的成功。和拼多多面临的山寨假货、商业伦理等争议相比,一个更加严肃的问题是,通过收割低收入人群而大获成功,是否意味着中国经济即将迎来萧条? 经济学上有个名词叫做口红效应。上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大部分商品都乏人问津,而口红的销量却逆势增长,口红效应由此诞生。后来美国经济学家观察到,不仅是30年代的那次大萧条,每当美国经济陷入困境时,口红的销量总是大幅上升,经济越是不景气,口红的销量越高。 背后的原因在于,经济萧条到来后,人们收入下降,无力消费高价商品,而口红这种商品不仅廉价,还能给人提供一定程度的心理安慰和满足感,因此每当经济不景气时,口红这类商品反而会迎来更大的需求。拼多多提供的大量廉价商品,对于低收入人群就具有很强的口红效应,一方面价格低廉,同时消费者通过拼团成功享受更低的价格,也可以在心理上带来极大的快感。 中美贸易大战和中兴事件的爆发,让很多人认识到中国的经济实力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而拼多多的意外成功,也让人们意识到,中国人的收入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富裕。2017年,中国的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在全球范围内已经算得上中上收入国家,加之近年来国人海外血拼的新闻更是屡见不鲜,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消费升级的时代。少数人海外血拼固然体现了真实的中国,但是大量低收入人群的存在,同样也是另外一个真实的中国,拼多多的成功,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拉开了中国底层社会的一层帷幕。 从中国消费的整体来看,民众的消费能力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劲,在部分高收入人群消费升级的同时,更多的中低收入人群可能正在消费降级。如果从稍专业一点的角度来观察,不妨看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最近几年的增速逐年下降,2010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速为15%,到了今年上半年,增速已经跌破了10%。如果从市场层面来观察,国内还有不少定位奢侈品的电商平台,但是迄今仍在苦苦挣扎,国人看似强大的消费能力并没有支撑这类电商平台的成长。去年9月,国内奢侈品电商的领先者寺库网在经营了10年之后登陆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就破发,市值不到4亿美元,和拼多多3年上市,上市首日大涨40%,市值300亿美元形成了鲜明对比。 决定民众消费能力的,首先是民众的收入水平,其次还需要一个完备的社保体系。那么,我国居民的收入增长情况又如何呢?最近几年,我国居民的收入增长也是逐年放缓,201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1%,今年上半年只有6.6%,低于同期GDP增速。不仅是工资收入增速放缓,民众的财产性收入增长也并不乐观,A股市场牛短熊长,大多数投资者不仅无法获得稳定回报,反而被股市侵蚀不少财产,楼市虽然看似涨幅巨大,但更多只是纸面财富,除了少数拥有多套住房的居民,对于大多数房奴而言,高额的房贷严重挤占了其消费能力。 而从社保体系来看,欧美发达国家的人民之所以敢于消费,很少存款,主要原因在于社保体系的健全,使得他们没有太多的后果之忧。相比之下,我国的社保体系并不健全,养老金替代率(也就是退休后每月领取养老金和退休前每月工资的比例)很低,大概只有40%,按照世界银行的建议,养老金替代率应该在70%左右,才能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不出现明显下降。40%左右的养老金替代率,很难保证退休之后继续维持相对体面的生活。 而更让人心惊的是,黑龙江近期更是曝出多地延迟发放养老金的消息,如果这样的事件继续蔓延,还何谈消费升级,恐怕未来只会有更多的人流落至拼多多,成为这个平台的忠实用户。惟有祈祷这一天不会真的到来。 “转载本文仅供交流,如有疑义请联系侵删”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全网虚拟资源宝库网 ( 蜀ICP备13002521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