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吧,20岁的QQ依然是真·年轻人最喜欢的社交产品

2022-10-12 00:02| 发布者: | 查看: 2| 评论: 0

90后的小盐和她00后的妹妹小小盐从来不会相约上网冲浪,前者经常用微信,后者喜欢玩QQ。代际沟通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毕竟,手捧保温杯的90后已经猝不及防步入“中年”。

微信图片_20190122113822.gif

“中年”一词当然是调侃,代指80后和90后,更准确一点,可以把95后也归到“年轻人”一档里——24岁以下的Z时代,相较之下,随着QQ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确实只能默默品鉴中年的酸涩。

不过,这个认识和腾讯公司的数据有些出入。腾讯2018年Q3财报显示,QQ智能终端月活近7亿,21岁以下用户的月活和日活都有所增长,更早些到2016年的数据显示,QQ用户中,6成是90后,艾瑞数据显示,25-30岁的95前用户占比甚至比95后还高出近3%。

微信截图_20190122113831.png

艾瑞数据:QQ使用人群年龄占比

所谓中年人的退场是不存在的,80后和90后照样在使用QQ,但社交产品们越来越细分的年龄圈层感是越来越明显的,不断年轻态的QQ也在加剧这种圈层分化。

你不能把QQ只定位为一款通讯工具,它甚至不只是一款社交产品,这些年的扩张中,QQ已经以通讯为圆心,不断扩展出更多产品外延,QQ空间社区、Now直播、QQ看点、厘米秀、视频特效……

不得不承认的是,越年轻的用户越愿意尝试新鲜功能,君不见大洋彼岸那头的Snapchat,又是阅后即焚、视频滤镜,又是Stories,就是因为牢牢抓住了新鲜感才得以暂立潮头。

微信截图_20190122113839.png

赶在这个3大公司齐发新社交产品的档口,我们想聊聊QQ这款产品,如何在启动年轻化战略之后,反而实现了逆龄生长。

90后的中年小盐已经跟不上QQ的脚步了,但00后的小小盐还是QQ的深度用户,在这一篇里,我们笼统一些,按腾讯财报,把95后归为年轻人行列,但主要以18岁及其以下的00后为主,这一批用户中,最大的24岁,还在读书或初入职场,生活圈层大致相似,自嘲中年又逃离QQ的90后不在讨论范围内。三次元熟人与二次元兴趣

小小盐今年高三,喜欢画漫画,在小圈子里是个太太。三年前通过贴吧加入一个绘画爱好者交流群,闲聊斗图的过程中认识了同龄人小小广,后者在广州上学,喜欢写一些校园小说。俩人在互相欣赏和商业互吹中已经做了近5年的二次元网友。

事实上,小小盐的500个好友中,还有约400个像小小广这样自于线上的好友,通常源自于兴趣社区或是空间里的好友转发扩列(转发加好友),剩下1/5才是三次元认识的同学和朋友。

微信截图_20190122113847.png

这一代05后和00后多是独生子女,有旺盛的表达欲无处抒发,《腾讯00后研究报告》显示,在这一代人心中,“内容=社交工具”,他们渴求和同辈做更多的互动,而内容是激发互动的工具,也是他们展示自己所长的方式。60%的访谈受众表示,会发一些内容给朋友以激发彼此的互动。

受限于校园环境,线下交友圈有限,缩小到志同道合可以聊点小众兴趣的人少之又少,QQ成了最方便连接线上和线下世界的工具,而线上扩列和兴趣交友就创造了一发状态百人点赞的场面,表达欲、虚荣心、交流需求一并满足。

95后的小埋会使用【兴趣部落】追她喜欢的明星韩庚的动态,这里有着和微博广场相似的环境,也可以在群聊里继续讨论。但相对微博,QQ还是更私人一点,通常要加上好友才能进行聊天和看动态。小小盐的解释是:微博是单向的广场,但QQ是双箭头,有类似爱好的人可以点对点互动。

微信截图_20190122113856.png

兴趣部落

但QQ用户主要聚集的社区,又介于微博的开放性和微信的私密性之间,用户可以在好友动态下看到非好友的评论、点赞和互动情况,而扩列就是熟人或是相互认同的人之间的相互背书,比如,“帮好友扩个列,她画画超好”(好吧,作为90后,我的模仿并不太像)。

这也正是红杉资本对后千禧时代特征的描述:“扩列”需求旺盛,孤独与自由并存,拥有多个社交应用且每天花费超过1个小时在社交应用上,喜欢互动体验强的设计。

小小盐使用QQ的另一原因还在于:同龄人都在用QQ,长辈都在用微信。彼此话语体系都不一样怎么做好友?

就像小盐能看懂小小盐空间说说里的每个字但无法看懂连起来的意思一样,校园和职场人的代际差异就是这么直白,社会人自然是和社会人沟通,00后需要圈出一个同长辈隔离的空间,和能读懂自己的同龄人分享生活。

图片和互动的社交一代

“不用表情包不能好好聊天了。”这是全民互联网时代的特征。

2018年,QQ全年发送表情包次数达3187亿次。功劳当然不能都算到年轻人的头上,但这个数据倒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表情包这种更偏年轻化的聊天方式在QQ上的活跃度。

微信截图_20190122113904.png

为了方便斗图,QQ简化了斗图步骤,比如在对话框输入文字就能生成斗图表情,以及热门图库和怼图效果,比起你来我往的友好斗图,直接怼到对方屏幕上的斗图显然更有体验感。

TechCrunch 作者Mike Wadhera曾分析,以视频滤镜为代表的Snapchat缘何冲击了以桌面为代表的Facebook:以移动设备和VR/AR等设备为代表的“体验时代”大幕已经开启。

知乎网友@周歌酒 在“为什么年轻人更喜欢用QQ?”下面回答到:这可能是一个很没道理的理由,但你看QQ里的挥手挥得多么活泼,QQ的消息框圆圆的,好看。看起来的确是不那么有道理的理由,但也暗含了这一届网友对社交和互动的渴求。

微信截图_20190122113912.png     

红杉资本:2018年00后泛娱乐消费研究报告

表情包的进阶版,大概就是QQ厘米秀,一款时尚互动产品,有个性角色、装扮、个性聊天动作、集贴纸玩法等多重用户,更好地满足年轻用户的个性化表达。

上一届吐槽大会上,池子说:我们95后都用QQ厘米秀。虽然是个生硬的广告,但也体现了这个帮助QQ重新焕发年轻活力的产品的目标定位。

厘米秀产品负责人贺飏在接受36氪采访时是曾直接表示:“厘米秀不应该是每个人都喜欢,能够让年轻人喜欢就够了,形象设计一定要极端。”而这款定位精准的产品,第一次出现在腾讯2016年Q3财报中:厘米秀对QQ的职能端月活增长有显著带动作用。到2017年8月,厘米秀的用户超过2亿。

主攻年轻群体的策略更有利于联合产品和小众圈层,形成跨界影响。2016年,虚拟歌姬洛天依入驻厘米秀,一周内PV破3000万,动作发出次数达2500万次,2017年初,另一虚拟歌姬初音未来也登录厘米秀。二次元虚拟歌姬虽然是年轻人的小众爱好,但群体忠诚度极高,这是厘米秀最重要的优势。

微信截图_20190122113919.png

技术驱动新社交

20岁的QQ,在打动年轻人这件事上,的确非常努力。

如前文所列的Snapchat,起初是因为阅后即焚的新鲜方式获得年轻人的青睐,后期不断开发自己的年轻化产品,比如搞怪的视频滤镜和AR产品。对于年轻人来说,一款能玩得起来的产品或许比什么都重要,至少,它在提供新鲜感上下足了功夫。

微信截图_20190122113924.png

2017年春节,QQ推出AR红包,又一个游戏化产品,依托海量用户和游戏方式,5天吸引2.57亿用户。这大概是一次尝试,赢取下一个入口,让行业看到具有社交基因的AR技术拥有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后续推出的“QQ-AR“人民币防伪知识”互动体验”和“QQ-AR与《蜘蛛侠》合作”,更像是把线上用户和线下场景联动起来。无他,玩起来而已。

而不断更新的视频聊天滤镜则是在探索互动的更多可能性,跨屏互动特效,双人挂件或是口吐字幕等效果,则是在探索不同场景下年轻人们对“玩”的需求。

微信截图_20190122113930.png     

最近几款新推出的社交产品,似乎极其想证明自己的年轻化一面,又是轻量、又是视频、或是匿名,但这届年轻人到底想要什么,甚至这届年轻人到底是谁,90后、95后还是00后,产品设计者们都没有进行太明确的划分,毕竟每一代年轻的需求都不太一样。

似乎是最近一两年,每个领域的人都喜欢强调“生活方式”,“知识付费”是生活方式,脱口秀是生活方式,社交产品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从小小盐的反馈里,这里是一个可以聊、可以玩的地方。

所谓做给“年轻人”的产品,大抵是需要符合新鲜、有趣、代际特点这些关键词吧。最早的一批00后已经成年了,他们或许会离开QQ,像曾经的90后一样,但是那些年扩过的列表、玩过的沙雕功能、与同辈人抱团取暖的这一方角落依然会留在记忆里,让他们始终保持对这款产品的态度忠诚。

这一代年轻人终究会长大,他们有职场、婚恋等新的社交需求,下一代05后甚至10后又是另一种气质,QQ的下一个5年,又将如何去引领新一代的社交时尚呢?

最后的最后,贴标签是可耻的,个案不具备普适性,仅以小盐和小小盐的故事作为其中一个观察QQ年轻化战略的样本,愿不爱社交的你我永远都是年轻人,peace&love。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服客服

客服客服

客服客服

客服QQ
微信扫一扫
自助开通会员后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