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岁的Michael Wu,是高科技公司C中国区负责大客户芯片销售的Director,今年3月被裁掉了。 北大数学系本科,美国芝加哥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某芯片巨头10年中国区高管经验,也没有改变他进入C公司才第5个年头就走人的结局。 和他一起被裁掉的,还有平行部门的另外两个Director。 离开的饭局上,Michael喝得并不多,当旁边人不知是真情还是假意地问他怎么回事时,M苦笑了一声说: 没办法,我们太贵了。 为了满足华尔街那些冰冷数字背后的贪婪胃口,C公司今年提出了“双15”的财务指标:业绩增长15%,成本缩减15%。 业绩尚未可期,成本怎么缩减?自然是裁员了。 裁掉一个年薪200万的Michael,换上一个不那么资深也不那么昂贵的备选,比起裁掉五六个苦哈哈的小员工,实在划算得多。 我的大学同学J,在芯片行业摸爬多年,几天前的深夜茶室里,他给我静静讲完Michael的事。 我无法不唏嘘。 为了避讳当事人,我用了代号,然后把这件事分享给每一个踏入职场不久的年轻人。 下面这5点看法和建议,希望对你所有启发。 1 对普通年轻人而言 便宜是你唯一的优势 如果我问你们,年轻职场小白的优势是什么?答案可能会五花八门,有冲劲,有激情,可塑性强什么的。 不好意思,其实年轻没什么优势,唯一的优势就是便宜。 前些天小米成为头条新闻,人人纷纷起底劳模雷军的奋斗史,我们看到:有冲劲、有激情并不是年轻的专利。 至于可塑性强呢?在移动互联时代,多少人从A行业跳到B行业,一样取得成功,也跟年轻没什么关系。像雷军,从软件业的金山,到公开信里提到小米,已经是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 你可以把公司的招聘看作超市采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性价比,如果你创造不了更高的价值,那么就只能随行就市,卖个大路货价钱。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人抱怨,每个月的工资交完房租还完信用卡,到手就几乎所剩无几了。 这很好解释呀:如果你并不出众,那么薪水刚好给到维持你基本的生活水平,让你无法离开公司就行。 但是,你的便宜,对你也是一种保护。 一个可以完成自己本职工作的年轻人,便宜的价钱会降低公司的预期,当需要“缩减成本”的时候,他们不会打你的主意。 因为你年轻,还因为你便宜,不会像Michael那样因为“太贵了”而被裁掉。 当然了,拿着低薪酬的你自然不会甘心,那么请往下看。 2 永远让雇主占便宜 而不是占雇主便宜 我说一个普遍现象,你看看是不是: 几乎每个人都嫌工资涨太慢,却没有人嫌自己配不上那份工资。 你不得不点头。可我告诉你,这种想法很危险。 我曾经的一个老领导跟我说过,进入职场这么多年,换过公司也换过行业,他居然没有一次主动申请加薪。 但是现在看来,作为一家中型公司的管理层,他的薪酬比起同龄人的平均水平,反而要高出太多了。 也许有人不一样,他们讨厌被公司占便宜,喜欢拿着新学的几条包你月薪5万的“职场加薪术”,去和老板讲道理。我不知道结果如何,我祝他们好运。 我只相信那位老领导讲的一个道理,就是一个人的薪酬基本围绕他能创造的价值波动,高不了多少,也低不了多少。 我不是说你不要提涨薪,毕竟有些老板喜欢揣着明白装糊涂,需要提醒提醒。 怕就怕往往在一些喜欢“全员涨薪”的大公司,你创造的价值涨幅慢慢已经跟不上你的薪水涨幅了,你还浑然不觉:被裁掉的概率其实也在上升。 所以,我建议你更多地把心思花在努力成长、努力提升、努力创造价值上面,你的价格才会在市场的公允评判下,不由哪个老板意志为转移地,水涨船高。 而不是,天天盯着每个月的工资单算计。 记住,永远给人“好使又便宜”的感觉。 帮他挣100块,本来该拿40块,你只拿走35块,远远好过给他挣50块,你要拿走一半。 3 年轻时不要急于攒钱 进职场的前几年,我一直有一个错觉,我以为个人财富是靠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积攒,慢慢积累起来的。 当然,那时候互联网还不发达,也没有现在这样便捷的在线教育,英语、演讲、写作、文案、摄影什么的。 于是我很少花销,每月的工资小心存起来,没太多娱乐,也没投入其他额外的学习,我看着银行账户里一点点变大的数字,笑得很傻很天真。 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明白自己错了。 真正的财富绝不是一点一点地线性积累,而是指数级地滚动。 比如大家熟悉的房产,常说的股票,一般人不太懂的期货。可是这些投资要么门槛太高,要么风险太大,要么两者兼有。 而有一种起点低却毫无风险,还收益巨大的投资,就是投资你自己。 刚才提到薪酬,很多人都认为薪酬是对自己工作的评价和认可,所以更高的薪酬才能意味着自己的成长。 错,这是本末倒置。 更高的薪酬,只是你在变得更强路上的副产品。 趁着年轻,别再把省下的钱都寄回家给父母存死期了,也别去购买股票、债券、数字货币什么的,那些东西涨你不知道为什么涨,赔你不知道为什么赔,人家不宰你宰谁。 你应该投资到自己身上。 一年之内,或许依然没有起色。 三年之内,你大约可以超越半数以上的同龄人。 五年之内,你一定会焕然一新。 投资到自己身上,不光意味着你在某些领域会变得更厉害、更出众,重要的是,这种出众可以为你打开一扇大门,让你接触到门后那些对优秀的年轻人报以期待的前辈、大佬。 和他们合作,借他们的势,不用求也自有人带你飞。 那个时候你会懂得为什么我说,真正的财富是指数级滚动而来。 挡都挡不住。 4 控制欲望 分清投资和消费 上面说到投资,有一个常常被误解成投资的概念:消费。 作为男人,我理解女生买到一个心仪的包包时的心情,我们购买数码产品时也是一样的兴奋。 但是我永远理解不了,5000块月薪的你,买一个3万块的包包,怎么就可以成为自我奋斗的原动力。 如果有人持这样的想法,请给我解释一下“裸贷”是怎么回事。 也许有人真的可以从超高消费中获取动力,但我相信这一条,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那些劝你买包包来提升奋斗激情的人,不会帮你还借呗花呗和京东白条。 坦白说,你买贵得要死的包包,还不是因为一个字:爽。 而我说的投资,那些真正带来个人成长的投资,却必然痛苦到极致。 每天早上雷打不动花一小时读英语,每周抽三个晚上学习插画,每个交易日研究上市公司财报到深夜,每个周末强迫自己做一次个人业绩回顾和执行力复盘…… 既枯燥又乏味,大多数时候还孤单,远不如一个包包来得性感。 所以你看,分清消费和投资,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 困难的是控制欲望。 多少人明知是消费,还要以投资自己来自我安慰。 更要命的是,如果因为更高的消费,而不自觉地将生活成本推涨到很高,当有一天你被忽然裁掉,每个月的银行账单会迅速将你击垮。 想想那些收入是天价,却依然被巨额债务拖垮的明星们:泰森、迈克尔.杰克逊、艾弗森…… 从这个意义上讲,投资大师巴菲特崇尚朴素的生活理念,不光是人品和修养层面的结果,更是一种谨慎的风险管理方式。 5 人生无法规划 但有规划一定比没规划好 你们中的很多人,在未来的几年内或者十年内,会组建家庭,生育孩子。 观察过太多的人后,我能看到一条冷冰冰的规律: 大多数人40岁之前的个人成就,几乎取决于成家之前的水平。 没明白?思考一下。 聪明的你一定想到原因了,婚后的生活,尤其是有了孩子以后,你的成长速度会大大减缓,减缓的程度和你对家庭的责任心成正比。 极少有人能像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和脸书COO雪莉.桑德伯格这样的男女,在悉心教育好孩子的同时,还能撑起自己的商业帝国,或者成为职场女皇。 大概率的情况是,你会在职位晋升和成为妈妈之间做出艰难抉择,或者下班后回到车库,不得不抖擞精神批上那身叫爸爸的战袍,花费掉本可以投入学习的光阴。 所以,有句得罪人的话我还是忍不住想跟你说: 身为职场人,如果你还没有孩子,请你一定要珍惜啊。 如果你现在还是单身,更加要珍惜啊。 别把8小时之外的时间,都拿来喝酒逛街、勾妹撩汉了。 为什么会有中年油腻? 因为身上背负的东西,实在太多太多了。在变得油腻之前,你需要规划好第一个职场十年,还有个人成长路径。 也许你会反问,人生可以规划吗?谁能保证未来会不会有新机会、新转折出现呢? 是,人生充满意外,确实无法规划,但是只有当你规划的时候,才会从繁忙的日常事务中抬起头来,看看五年后、十年后,你对自己是一个怎样的期许。 有了期许,你才知道无论在上班时间,还是回到住所,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努力。 当有一天,意外的机会出现时,你才会有资格在很好、也好和更好之间选择,而不是面对步步紧逼的噩运,不得不一次又一次“两害相权取其轻”,最终难以翻盘,越陷越深。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全网虚拟资源宝库网 ( 蜀ICP备13002521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