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已经被【朋友猜猜】这款小程序刷屏,朋友猜猜仅仅上线一天就收获20万用户,这是朋友印象团队的另一款爆品。 阿拉丁统计平台认为这样的显现主要是符合了三个条件: 1.电影成为大众文化的基础 2.社交开始注重内容的价值 3.好奇心&窥探欲推动用户点击
△来自朋友猜猜的后台数据 1 电影成为大众文化的基础 电影是1889年由爱迪生发明的,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科技与艺术,是一门可以容纳文学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形像、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综合艺术,又具有独自的艺术特征。 根据美国电影协会(MPAA)《2016年电影市场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电影票房销售了386亿美元,2016 年亚洲地区(总票房149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了5%。 日本和印度是主要的增长地区。在经过了连续10年的增长,2016年中国电影票房以人民币计算增多了4%。
在此报告中还发布了看电影的总人口、观众人数、电影票销售情况。 其中25-39岁的人群占比最高,大概在所有的指标中23%左右。 除此之外报告中还披露了,18-24岁组别的观众在2016年去看电影的要多于其他年龄组,该年龄组别2016年在人口统计中的占比为10%。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人们对于电影文化热衷度较高,更多的年轻人想要从镜头里看世界、看生活,电影的内容带给人们的一种想要探索的欲望,无论电影是虚假、错误、起码、那是人们想要经历的生活。 我们可以在电影中获得某种共鸣;在电影里体会某种情愫;在电影里塑造某种观念;在电影里改变某种认知;在电影里经历某种体验;在电影里沉淀某种情怀。
2 社交的链接与认同 一直以来,用户既有着依赖于社会的普世价值观念,也有着区别于社会大众的自我观念,现如今用户不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看法和独特的品位,有时候会通过商品、文化、生活方式来体现自己态度,承载自己的价值观。而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的实时化的信息流动,用户会被各种各样的场景触发,每一次的触发也会成就一次的链接。
如今一个人大概平均有400-500人左右的微信好友,在这样的社交圈子中我们的精力也只能照顾到20%的熟人社交,那么其余的80%我们怎么去划分呢?如何去分别那些朋友是和自己的兴趣爱好相似?是和自己的生活态度相似?还是和自己的价值观念相似? 面对这样的痛点,我们在朋友圈中经常会看到星座、水逆、人工智能算法、去预测你和别人的匹配度。这样的小程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们说的社交痛点,但更多是建立在熟人之间相互了解确认的情况下,增添彼此之间的趣味,往往是给出一个答案然后我们自己往上去靠。 相比较朋友猜猜是用户不知道一个明确的答案,根据选题来猜出答案,在选择答案的同时更多是选择电影背后所表现的内容、观念、情怀、体验、态度、角色、以及对演员的喜爱。
3 好奇心探索欲推动用户点击 在很久以前,模糊的照片在朋友圈开始刷屏,而这正式抓住了用户的好奇心理,每次点击的随机展示一小块清晰部分,又抓了“窥探欲”。要么发红包,要么通过多次点多次看到不同的清晰小块,但无论其中哪一种,都会产生互动。
而朋友猜猜也正是基于用户的好奇心以及窥探欲所设计,当你想要了解你的朋友看电影的品味是否和你一样的时候,你就会忍不住的去开始扫一扫,点开电影的选项来看看自己的选择是否和朋友的一样,当答案结束后,出现百分比来计算你和朋友之间的匹配度,同时也可以看见其他人和这个朋友的匹配度。
朋友猜猜的一切设计理念都是基于: 在我们这个时代,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而这个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全网虚拟资源宝库网 ( 蜀ICP备13002521号-1 )|网站地图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