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运营思维:拆解津津乐道的“流量系统”

2022-10-23 04:32| 发布者: | 查看: 9| 评论: 0

 
流量=流入量+流出量。
鸟哥笔记,新媒体运营,温公子,思维,增长,流量

我对于引流的观念其实就是精准,当然,我在新产品或者项目启动阶段我的覆盖面可能会更广;

比如,一个母婴类的产品,前期要做的不仅仅是找精准的用户群体,为了更好的去做启动推广,也可以选择把范围扩大,比如家教、生活类都是可以的。

人与人之间必然是有连接的,所以,母婴类会更精准,所以它属于核心群体,其他群体则是相关群体,主次还是要捏的清。

当你的产品已经有了一定的用户后,广撒网就不太好玩了,这时候就应该做精细化运营。

用户要精准,工作要细致,并且你的活动也好,引流策略也好,也必然是精准群体。多一个非精准用户你的运营成本就多一分,这笔帐是算得出的。

我朋友圈也有人在分享一些裂变的东西,我对这东西的理解其实很简单:分享或者邀请。

所有的一切都在这两个行为框架之下裂变效果的大小取决于你设置的诱因以及产品本身的价值。

诱因越大,驱动越强筹码足够了,神仙也堕落。

很多人都在谈论“流量”这个词,我也看过一些相关的文章,刚开始我看那些文章的时候觉得“说的还挺有道理的”,但后来,我对运营的理解越来越深,我看的书越来越多的时候,我又重新思索那些文章。

我的脑海中闹出两个字:肤浅。

你没看错,并非我高傲,而是在我看来确实很肤浅。

就好比我今天看了一篇文章(忘记出处了),标题取的蛮吸引人的,然后我点进去扫视了一下开篇,然后开始迅速的滚动鼠标,最后几十秒钟翻到底,没有任何有价值的内容。

你可以把我上面的例子看作是某C资讯的调性。

最后我又复制了文章中的一些句子去百度搜,结果还都完全匹配。

应该是大部分搬运过来的,更有可能只是换了个标题。

那么,上面的例子是不是流量呢?

虽然有点标题党,它是流量,但又不是“流量系统”

我把“流量”这两个字看作是一个整体的系统,下面我将来拆解这个系统,并例举一些案例,让大家能够更容易理解。

鸟哥笔记,新媒体运营,温公子,思维,增长,流量

我们都知道思维方式分为多种,有单点思维,线性思维,结构性思维以及系统思维。

单点思维是局部的,只能解决一个问题。

线性思维是线型的,能解决某个领域的问题。

结构性思维是组织型的,能解决和串联几个领域的问题。

系统性思维是学科型的,能轻松解决各行业的问题,自成系统知识库。

以下根据运营这个领域来分别举例说明一下。

如果你把“流量”看作是涨粉,还只能想到通过主动的方式去加人,并且还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去加更多的人,这种思维就是单点思维

如果你能想到通过更多的方法来主动加人,比如你加了很多群,然后死命加别人,甚至准备了很多个账号、设备,这种思维则是线性思维,因为你还是没有跳出“主动加人”的思维。

如果你能够想到被动加人,并且会通过很多种方法来让别人加你,把别人引过来,做裂变,做活动,想方设法把他们引过来,这时候你会想到让用户来了之后留下来,但却没有更好的,更系统的方法来应对这样的问题。

所以,这属于结构性思维,因为在你的思维里,引流是核心目标(结构),在这个引流(结构)下面分了很多种引流的方法,尽管你想到了更多的问题,但却给不出解决方案,因为你的思维被局限在了某个/某几个领域(范围)之中,你无法触达到其他更多领域或者行业的知识点。

系统性思维必然是全面的,是与各个知识点都有所连结的状态,所有环节你都会考虑到,包括备选推广方案,备选风控方案,甚至你能够想到用户在每一个阶段的行为状态。

而且你还能够与其他行业、领域、人、事、物进行链接,从而轻松解决问题。

这是一种对策略有全盘掌控的思维

我们再回到“流量”这个主题上来,上面是根据不同思维情况对流量的认知做了初步区分,

流量=流入量+流出量。

鸟哥笔记,新媒体运营,温公子,思维,增长,流量

你认同这样的公式吗?

我认同,但这样的公式是结构性思维的公式,大家不要忘记一个很重要的元素:

存量

有了流量就必然会有存量,如果仅仅是有流量那就不是一个系统,是一阵风,是一个必然会跑掉的东西。

一个系统的形成必然是闭环的,如果没有闭环就不能够构成系统,所有的闭环也必然是相连接的,并且都有着相互影响的作用。

比如,我们就拿微信群来说,如果一个微信群里面所有的人都不聊天,不进行互动,那这就是有问题的,也更称不上系统的说法;

任何一个系统必然包含了三个核心点,即要素、链接、目标。

比如,你要做一个活动,要素就有经费、人员配备、场地/落地页对吧,这些事必须要有的元素。

那么,链接又是什么呢?在一场活动中,链接则是人员之间的相互沟通、活动的规则、用户的互动,这些则属于链接。

再次,目标又如何判定呢?这场活动,你的目标是什么,公众号引流?产品新增?促活?这些则是你正常活动的目标。

所以,整个一套下来,其实就是一个系统。

这个例子已经很直白了,如果你还不能理解,我会被你气死的。

搞清楚系统的三个条件,然后来说一下“流量”这个系统的结构是怎样的。

在“流量”这个系统中,构成的条件包含:流入量,存量,流出量

比如,你要做一个活动把人吸引过来,这叫流入量。

人引到哪里呢?微信公众号里面,这地方是什么?是流量池(存量)。

那么,引过来的人必然会有取关的人,这叫什么?这叫流出量。

在这个系统里面他的内部结构就是流入量,存量以及流出量,如果这三个内部结构的其中任何一个出现问题,必然会造成这个系统的巨大变化。

大多系统在判定这三个结构是否有问题的重要准则是:平衡。

比如,你可以想象一个水池就是产品,流进来的水就是用户,如果你的池子不够大,不够深,就意味着很多水都会溢出,相对应的,产品体验不够好或者服务器负载,那么就相当于会流失很多用户。

解决的办法是什么呢?要么加大水池的高度和容量,要么分流到其他的备用水池。

我再举个例子,来说明在一个系统中,平衡的重要性。

比如,老板说要提高日活,你怎么弄?

这时候先不要慌,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前先把问题分析清楚,然后再来寻找解决思路,划重点,我说的是思路,不是具体的表面方法,方法只是手段。

想一下,日活和什么有关系?

新增和留存对不对。

你要想灌满一个池子里面的水,不能仅仅只是往里面灌水,你还要把流出去的水减少,怎么做?尽可能的堵住流出口以及增加流入量。

只要流出量降低,流入量上升,那么,池子里的水必然会增加。

现在理一理思路,如何提高日活?

思路:提高新增、降低流失率。

方法:自己想。

新增的方法有很多,结合你的产品来思考,降低流失率的方法也有很多,但更多的是与产品体验和服务挂钩。

我上面说的平衡并非是所有系统都以此为准则,有的系统可能就不会,比如说吃饭;喝水是流入量,肠胃是存量,那么上厕所是流出量,你不能说为了达到一个平衡,就一定要求你喝多少水就流出多少对吧。

我担心大家看不懂,所以我花了很大的篇幅(近3000字)来解释“流量系统”这么一个概念,到这里你应该是已经能够明白了,如果还不明白,后台给我留言,我看到了会回复的。

任何一个完整的系统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

行为延迟

比如,你在做一个引流活动的时候,你发现风控没做好,导致很多人薅羊毛,你决定堵住入口,这显然是可以的。

但是站在系统的角度去看的话,你即使堵住了入口也不会马上止损,因为已经有流入量产生,而且他们已经流入了池子。

如果你的活动中还有裂变的话,流入到了池子里的人又会产生其他的流入量,所以,即使你堵住了主要的通道,仍然不能够立刻停止。

它会慢慢的停下来,因为信息的传递是有时效性的,它只能够对以后的行为产生影响。

打个比方,还是上面的例子,发现风控有问题,及时关闭了活动入口,这不会马上停止人们的进入,只能在一段时间后影响流入量,原因可能是他们分享的东西过了时效性了,加上你的入口也关闭了。

然后我再说一个观点:存量是重中之重

我是说过用户留存很重要,甚至大于新增,为什么?

很简单的说,存量的规模的变化将会直接影响着流入量和流出量的行为措施。

比如,当你的用户留存开始下降了(存量下降),就要积极做出调整,你可以优化产品,提高用户体验,或者做活动召回之类的来留住和挽回已经流失的用户;

你还可以提高引流效果,拓展更多渠道来吸引用户进来。

就好比,池子里面的水开始减少了,你要加大灌水量,减少流出量;一切应该以存量为中心。

发现流出量开始剧增,导致的最终结果是存量开始减少,同样的,流入量开始剧增,导致的结果是存量溢出。

所以,一切都是存量在做“决定”,存量的多少就直接影响其他相关元素的行为措施。

当然,一个完整的系统,必然是要包含完整的内部结构的,如身体,哪里不舒服了都会对整个人的行为和思想产生影响。

总结:

今天讲的“流量”的系统我是站在比较宏观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宏观就是大框架,大框架下面是骨干,是一些局部性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又偏偏支撑着大框架,所以就形成了一个系统。

这篇文章不是告诉你什么技巧,什么引流方法,而是告诉你一种思维方式。

卡卡:每日更新,免费分享收费资源资料来源网络或投稿,非卡卡观点切务轻信与充值!
查看更多与本文相关的关键词项目: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服客服

客服客服

客服客服

客服QQ
微信扫一扫
自助开通会员后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