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煎饼摊,只为传承记忆的味道

2022-10-11 16:16| 发布者: | 查看: 2| 评论: 0

有些味道可能会成为我们脑海中的记忆,不管你身在何处,它始终在我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那些曾经以为念念不忘的事情,就在我们念念不忘的过程里被我们遗忘。”而那些经历过的稀松平常,都将变得弥足珍贵,让人回味无穷。就像儿时记忆里的小吃,再回去的时候大多不在了,然而张泽平的小吃部自1994年开始,搬迁5次后依然每天有人慕名前往,就这样一直32年……

小小的煎饼摊,只为传承记忆的味道

记忆中的小学时光,早晨在床前闹钟和妈妈的轮番轰炸下起床,睡意未尽时,就先闻到门口小吃部的油香,做饼的师傅不论刮风下雨都站在摊子前忙活,“鸡蛋饼、韭菜盒子、油糍粑……还有一碗最适合清晨的sa汤。”

睡眼惺忪地推开房门,万籁俱寂,东边的地平线泛起了一丝丝亮光,小心翼翼地亲润着浅蓝的天空,急忙的洗漱完后,巷子旁的同学们总是约着伴,就欢快的出门觅食了。

3点起床熬汤做饼,夫妻俩坚持了32年

在异乡邂逅张泽平师傅的30余年老字号小吃部,那感觉是非常幸福的,就好像儿时的那个味蕾记忆瞬间被填补,一碗sa汤下肚,胃和心便一起都被填满了。

1986年从蚌埠来到合肥的夫妻俩,没有别的手艺,便在徽州大道旁开了个煎饼摊。张师傅的老伴是宿州泗县人,一块当地的特色油饼颇受合肥人喜爱,那时候做的饼就是简单的油饼,根本吃不起鸡蛋,即便是这么简单也有很多人早上上学或者上班前会带上一个,边走边吃。

小小的煎饼摊,只为传承记忆的味道

每天3点起床已经是习惯,凭借着两口子的勤奋和吃苦耐劳,虽遇各种餐饮整改,张泽平夫妇搬迁5次也始终在合肥扎下了根。到现在都是每天在店里从早忙活到晚,处处可见有年代感的餐具、烹具,就连收钱的铁盒子都是记忆中才有的样子。

在店里不过短短一个小时,吃饭打招呼的熟客相当多,慕名而来的故事也已经不用别人介绍。刚刚搬来的漂亮阿姨听人介绍找过来,“听邻居说你家早点特别好吃,给我来一碗油茶、一个鸡蛋饼。”甚至还有一些热心吃货不远千里地从广东赶来,下了飞机导航多次,最后骑着单车找到这儿,就想品尝下合肥30年老小吃的味道。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张师傅和小吃部的叔叔阿姨都比我们起得早,每次去和平小吃部,热腾腾的煎饺、鸡蛋饼、小笼包就已经摆着了,早上的时段,边做边卖都不一定能满足店里的人流。和平小吃部的早点很简单,油茶、豆浆、煎饺,而我们最爱吃的,莫过于那一碗sa汤,一颗鸡蛋快速搅拌开,再一股脑浇上一大勺热汤,撒上些孜然,这样一份美味最适合慰藉清晨。

小小的煎饼摊,只为传承记忆的味道

尤其是在冬天的时候,我们会先双手抱着碗取会儿暖,顿时一股暖流,由上而下,暖便全身。吃完早点就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了。即便到了10点左右,一些每天来吃的老客还是会来点份煎饺、油茶坐一会,张师傅也抽空坐在桌前跟他聊聊天。

张泽平便是这份味道的传承者,每天3点钟起床是一位老餐饮人32年的坚持,一天100斤面粉能被和平小吃部尽数消化,这些大概能做1000张饼。熟练地制作方法重复又生硬无聊,但是这一道鸡蛋煎饼张师傅着实是做了32年的,这是店里的招牌。

“马上要60岁了,该退休了”张师傅对着油迹斑斑的炉子笑着说。即使眼神里满是不舍,却也因现实无奈。毕业回来的儿子默默让这份事业传承了下去,接手父亲的两家店,并且增加一些新的食物,例如80、90后都爱的辣条蛋饼……

张师傅因为儿子接手老店而感到欣慰,却又不想儿子体验自己经历过的辛苦。虽然辛苦,儿子却做得有声有色,分店学徒们都是跟着父亲学的手艺,生意也是火得罩不住。

尝惯了大城市里的山珍海味之后,再细细品味这简单的早餐,或许也会唤醒你儿时的记忆。

本文来自生意我最行,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关注创业家公众号(ID:chuangyejia),读懂中国7000种赚钱生意 ]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客服客服

客服客服

客服客服

客服QQ
微信扫一扫
自助开通会员后联系客服